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Claire

艾瑞克森的人格理論

已更新:2023年12月1日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1艾瑞克森(1963)在其心理社會期(psychosocial stages)理論中,將人從出生至死亡之間,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發展的主題,以及能成功地解決或不能成功地解決時的所產生的正面後果或是發展障礙。


其八個階段如下:


1.信任對不信任:此階段涵蓋了整個幼年時期。在0─1歲時,是人生中最豐富的階段──幼兒是否能發展信任或不信任,都不只是後天造成的問題。這是多方因素所造成的,具有強烈的社會構成部分。這依賴著與母體關係的品質。母親關切與反應出在兒童時期,信賴、人生意義感等的內在觀念。如果在此階段發展順利的話,幼兒就發展出信任感,也就是「形成兒童的信任感」。信任發展失敗的話,將會在幼兒時期導致害怕,與「世界不可預測與不一致」的信念。


2.自主獨立對羞怯懷疑:涵蓋了2─3歲的幼兒時期──這時引入了自主獨立對羞怯懷疑的困難。在此階段,兒童會試著精進上廁所的技巧。


3.主動對內疚:涵蓋了4─6歲的學前階段。此階段重點為兒童是否有能力自己獨立作業,例如能自行穿衣服。如果「內疚」變成兒童的選擇,發展將會變差。艾瑞克森在此階段有一個正面的人生觀,他說內疚會很快地會以成就感來補償。


4.勤奮對自卑:涵蓋7─11歲的學齡階段。兒童會比較他人的自我價值(例如在課室環境中)。兒童可以辨識自己與其他兒童能力之間的差距。艾瑞克森在教師方面較為偏重,認為教師應該確保兒童不會感到自卑。


5.統合與角色混亂:涵蓋12─17歲的青少年。會自問我是誰?我該如何適應?人生何去何從?艾瑞克森相信,如果父母能讓孩子去探索,他們自己的角色就能夠統合。然而,如果父母持續向他們施壓,以符合父母的想望,則青少年會面臨角色的混亂。


6.親密對孤獨:這是成人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此發展通常起於青年時期,大約是18─24歲。約會、結婚、家庭與友誼都是在他們人生階段中的重要部分。經由建構與其他人愛的關係,個體將能夠體驗愛與親密。在維繫友誼遭遇失敗者,則會感到孤獨與寂寞。


7.愛心關懷對頹廢遲滯:是成人的第二個階段,介於25─65歲。此時,人們的生活趨於穩定,並知道什麼對他們而言是重要的。一個人要麼是讓他的生涯按部就班,要麼就是他的生涯膽戰心驚,並且不知道是否能夠在工作生活中歇息。同時,一個人會享受養育他的小孩與參與活動,這給予他目標感。如果一個人在生活的過程當中感到不舒適,通常他會對於他所做的決定感到遺憾,且感到無用。


8.完美無缺對悲觀沮喪:本階段影響者65歲以上的族群。此時,個體已經達到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章,並且接近退休時間,或是已經退休。許多人們已經達成他們認為重要的成就,而在回顧他們的一生時,會感到有偉大成就與完美無缺的感覺。相反地,如果在中年遇到困難,再回首時會感到絕望。


艾瑞克森的研究表明,每一個個人必須要在每個生命階段挑戰,必須要維持發展危機中兩端對立觀念的平衡,而不是拒絕任何一方。只有對於在生命階段挑戰中的兩個對立觀念,能夠理解且接受,才能夠完善並在這個階段中產生效能。因此,「信任」與「不信任」兩者必須都能接受與理解,才能在生命階段當中的第一階段,實現「希望」的有效解決。「完美無缺」與「悲觀沮喪」兩者必須都能接受與理解,才能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得到「智慧」的有效解決。

80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你可以改變你的想法。

當你發現自己的想法正在傷害自己時,請轉換另一個新的想法。請注意,這並不是強逼自己正面思考;或是自欺欺人的盲目樂觀。而是一個在明白目前的思考已經走向死胡同下,以一個愛自己的態度重新做的選擇。

bottom of page